發布:2022-08-11 15:56 來源:新材料研究所
近日,我校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復合材料實驗室王朝副研究員聯合廣東佛山仙湖實驗室及比利時那慕爾大學在石油化工選擇性催化加氫的低能耗、高安全性反應新路徑的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Light-Assisted Semi-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with Water”(以水為氫源的光輔助1,3-丁二烯選擇性催化加氫)為題,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在線發表。碩士研究生衛琦琛和陳雅為共同一作。
低碳單烯烴是石油化工最主要原料,預計到2027年僅丙烯的全球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2840萬噸。低碳單烯烴中二烯烴和炔烴雜質會毒化單烯烴聚合反應催化劑,選擇性催化二烯烴和炔烴雜質加氫是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當前工業中主要使用在過量氣態氫 (H?)存在條件下,高溫的熱催化反應實現單烯烴內除雜。然而該過程能耗大,危險性高,氫氣浪費嚴重,且單烯烴產物選擇性低。開發新型高效綠色環保選擇性加氫新工藝是當前石油化工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
針對以上問題,王朝副研究員及其合作團隊以工業需求為導向,深入解析了傳統炔烴/二烯烴在Pd基催化劑表面選擇性加氫熱催化過程中的引起高能耗和高氫耗問題的關鍵科學問題,基于DFT理論計算指導,創新性地提出將光催化半反應引入到該化學工藝過程中,利用光解水產生的吸附態的氫原子為氫源,以丁二烯為探針分子,結合非均相催化反應過程中的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擴散傳質動力學過程,設計了體流動固定床反應器,首次實現了光輔助條件下、常溫、無氣態氫參入的高活性、高選擇性、高穩定性的選擇性催化加氫新工藝。在66mW cm-2的光照強度(低于日照強度)下,Pd/TiO?催化劑對丁二烯的催化轉化率高達99%以上,對產物丁烯的選擇性維持在100%左右。不僅如此,相較于傳統熱催化路徑(Pd/Al?O?,過量H?),以水為氫源光輔助路徑表現出優越的穩定性,經過180小時的穩定性測試,丁二烯轉化率仍維持在99%左右。
他們開發的新技術顛覆了傳統石油化工加氫的高能耗、高氫耗、高危險性工藝,對石油化工加氫向低能耗、高安全性的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技術支撐。
王朝副研究員,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理學博士,2019年受聘于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同年獲批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各1項,2020年晉升為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從事等級孔功能材料在能源環境催化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1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