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2-11-16 16:07 來源:黨委宣傳部
11月16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刊發《看!這些沙畫里藏著中國式浪漫》,點贊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研究生、沙畫師何素丹從中國傳統節日中汲取創作靈感,用沙畫作品書寫中國故事,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長江日報、荊楚網、湖北教育新聞網等紛紛關注轉載。
從小勵志成為一名畫家?她偶然與沙畫結緣
何素丹出生在湖南的一個繪畫世家
今年34歲的她
從事沙畫創作已近20年
小時候,家里的墻上
貼滿各類畫作
她也從小勵志成為一名畫家
2004年,當時15歲的何素丹
考入武漢理工大學學習動畫專業
一次在長江邊寫生的間隙
何素丹撫弄起腳下的沙子
發現細軟的沙子可在手指舞弄之間
隨心變換出各種圖樣
△本科畢業時的何素丹
4年后,何素丹如愿考上
海南大學美術專業研究生
畢業以后
她便開始了對沙畫藝術的探索與追尋
起初,她時常練到手指發麻
在練習撒沙、漏沙、勾沙等動作時
她的手指常常被磨破
但她的技藝也在不斷提高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她將沙畫帶入公益事業
研究生畢業后
何素丹輾轉全國各地進行沙畫表演
那時候,沙畫知曉度不高
她時常獨自背著十多斤重的沙畫臺
前往演出地
為避免衣袖掃到沙子
沙畫創作時,她只能穿無袖的衣服
有一年冬天,何素丹在北京的戶外演出
寒冷的天氣凍得她全身打顫
鼻涕不受控制地流到了沙畫臺上
雖然很難,但因為熱愛
何素丹堅持了下來
△何素丹參加沙畫表演
她還在海南省特殊教育學校
開設了自己的公益沙畫教育基地
把這門藝術教授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她說:“這群特殊的孩子可以通過沙畫表達自己的內心
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何素丹在海南特殊教育學校授課
她用沙畫書寫中國式浪漫?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將其推廣
何素丹對總臺記者講述
經常會有人說沙畫是舶來品
對此,她解釋道:“其實‘畫荻教子’
說的就是早在宋朝
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
在沙地上教兒子寫字畫畫的故事”
如今,沙畫已然成為時尚流行藝術
但何素丹認為,有必要推陳出新
讓沙畫藝術承載中國故事
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近年來,何素丹從二十四節氣
以及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中汲取創作靈感
今年的端午節
她在短短5分鐘時間內
接連畫出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等意象
視頻配上英文解讀
在海內外引起共鳴
如今,何素丹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
在武漢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研究人工智能與沙畫
她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
實現機器的自主表演
從而讓沙畫藝術得到更廣泛的推廣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3qGuFMDUng0c1R34KI8r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