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2-04-02 09:20 來源:楚天都市報
鄭和寶船、鄭成功戰船、大翼、蓬萊古戰船、五牙艦……在武漢有這樣一個地方,陳列著10余艘珍貴的中國古代船舶模型,13年間向參觀者講述著中國船舶發展史和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它就是藏在武漢理工大學的寶藏博物館——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成員之一的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博物館。近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該博物館,帶網友探索中國古代造船與航海事業的發展。
藏在武漢高校的特色博物館
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博物館創建于2009年,由交通運輸部資助建設,收藏展示的物品、模型、圖片共1000余件?!拔覀儾┪镳^雖然不大,但是內容很豐富,我覺得靜下心來看,一天看不完?!惫糯芯繉<?、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頓賀說。
頓賀介紹,武漢理工大學開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等一些特色的涉海類專業,該博物館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建構該校涉海類專業發展和對外交流平臺,培養師生對航海事業的熱愛。
航海博物館設有船舶模型及中國船舶發展史展示、駕駛設備模型及船海航行發展史展示、船舶動力裝置模型及發展史展示和港機模型及港口發展史展示四個展區。最具特色展區是船舶模型及中國船舶發展史展區,跨越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重要歷史時期,陳列有各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古船模型等展品,讓觀眾更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造船及航海技術的發明與演變過程。
走進展廳,首先看到的就是鄭和大號寶船模型,這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斑@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首次乘坐的船,根據目前的復原方案,這艘船船長125米,主甲板最寬處有50多米寬,船舶排水量達到一萬八千多噸?!蔽錆h理工大學航海博物館李鋮老師介紹。李鋮向記者介紹,鄭和大號寶船代表著中國古代造船的最高水平,是明代最大船舶的代表,其體現的造船技術代表著古代造船技術的巔峰。
會“說話”的船舶講述中國航海史
該博物館內陳列著的10余艘古船模型都會“說話”,記錄著中國航海技術的發明與演變過程,講述著中國歷史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晉代的八槽艦模型展現了水密隔艙這一古代船舶制造技術。八槽艦是最早使用水密隔艙的古船,其利用這一技術將船體分隔成8個船艙。水密隔艙將船體分隔成多個部分,其分隔越多對船舶抗沉性越好,“船在航行中,某個艙室破損后,水密隔艙能保證破損艙室跟其他艙室的有效分隔,別的艙室不會漏水,船舶仍可保證安全和不致沉沒?!?/p>
博物館內還展出有戰力滿滿的古船——五牙艦模型,其出現于隋代,整個船舶高五層,船上設有多個房間,第五層的甲板上還設有小閣樓,用于瞭望和戰斗指揮。如此漂亮宏偉的船竟然是一艘戰船,且戰力卓絕,這離不開船上特有的武器“拍竿”,拍竿長十幾米,形如大桅,上置巨石,利用設置在甲板之下的絞車來操縱,用來拍擊敵艦。
“船舶越高會越不穩,但是五牙艦這么高,不僅可以航行,還能用來作戰,說明這個船擁有很好地控制自身穩定性的技術,也就是壓艙技術?!崩钿吔忉?。壓艙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航行的穩定性,這對于現今船舶工程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博物館內還展出了一款被稱為全天候戰船的海鶻戰船,其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現的一種性能優良的中國古代船型。因為船上獨特的造船工藝技術,其可以實現“雖風浪漲天無有傾側”,是水師中著名戰斗艦之一。
極目新聞記者在博物館還看到中國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廣船,廣船的帆形如張開的折扇。廣船的舵葉上有許多菱形的開孔,也稱開孔舵。這是為了操舵的輕捷,古代工匠發明的又一例巧妙設計?!拔以谘芯抗糯瑫r,經常會感慨中華人民真的是勤勞智慧勇敢?!蔽錆h理工大學教授頓賀說。
為了讓學生都能更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造船及航海史,該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中國造船史》公選課,課程已經開設多年,累計選課人數超過5000人,課堂上老師們向學生講述中國造船史,有時也會把課堂開到博物館,讓學生一邊參觀實物一邊學習。
據介紹,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向社會提供科普教育。近年來,累計接待參觀者3.2萬人次,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近600次專業講解,并面向不同群體開展了特色科普教育活動50余次,包括接待各級中小學青少年夏令營,為夏令營師生宣講中國造船史及航海文化,都取得了不錯效果,社會反應良好。
(記者:李婉容 通訊員:謝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