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2-07-01 12:17 來源:檔案館
【編者按】百年理工,源遠流長。學校的發展歷史,就是一代代人孜孜以求不懈奮斗的歷史。我們永遠懷念為學校的創建和發展嘔心瀝血,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在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理工人,他們的背影雖已遠去,他們的功績卻彪炳理工史冊。繼推出《百年理工?紅色傳承》欄目之后,我們再次推出《百年理工?群英薈萃》欄目。理工的天空,名師薈萃,群英咸集;述事記言,永彰其功。
1988年10月,正值武漢工學院(我校前身之一)誕生30周年之際,學校中心櫥窗展出的一幀大幅照片吸引了全校師生的眼光:1961年毛澤東主席接見學校首任院長周煥章教授。畫面上,毛主席笑容滿面,藹然可親;周煥章激動地緊握著領袖的手,滿臉春風。
1961年毛澤東主席接見周煥章教授
這張讓全校師生驚喜不已的珍貴歷史照片,委實來之不易。它曾被周煥章精心保存,多年擺放家中。文革期間周煥章受到不公正待遇,在他1973年逝世后,照片也下落不明。學校校史編研室人員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遍尋周煥章的6個子女及他們的配偶和孩子們,最后在湖北黃州一個郊區的電機廠里找到了他的小女兒周德。周德哭著取出壓在箱子最底層的照片,只見畫面已經發黃,好幾處都剝落了。經中國照相老字號“上海王開照相館”一位70歲老師傅精心修復,并重新制作底片,一幀清晰完好的老照片終于在校慶30周年重新面世。這張照片也是武漢理工大學最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珍貴老照片之一。
周煥章,字子文,1897年生于湖北省黃陂縣。1918年畢業于湖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抱著實業救國的思想,同年考入國立北京工業專門學校應用化學科。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數青年用他們的滿腔熱血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周煥章時為學生會代表,北京城國立八校游行示威的隊伍里,有他高高舉起的有力臂膀和奮力的呼喊。因參加火燒趙家樓曹汝霖住宅,他被軍警逮捕,被拘押北京大學法學院數日,后由教育部保釋。1923年他又考入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班,獲工學士學位。
1927年湖北省教育廳委任周煥章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校長
1927年10月,他被委任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校長。該校由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源于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改組而來,屬于高級工科性質,內設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應用化學各科,校址在漢陽針釘廠。周煥章掌校三年,用人惟才,經濟公開,整頓校規,改革教學,開辦實習工廠,購置新式機器設備,學校成為擁有學生數百、設備齊全的完全工科中學校,其治校成績頗為時人所稱道。而他的“遇事不茍,廉潔正直,嫉惡如仇”,也同時載入其治校歷史。
1927年“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之后,武漢處于最黑暗、反動勢力最猖獗的時期,湖北出了殺人如麻的胡宗鐸、陶鈞,瘋狂鎮壓、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當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受到威脅、處境危險之時,周煥章延聘他們為學校教職員,他們在三中得到安全掩護。他憤怒于當局濫殺無辜,以不應該槍殺請愿的教職員而與省教育廳交涉,卻被認為包庇嫌犯,并受到排擠,因此他萌生退意,決計離開。1930年9月他自籌資斧赴美留學,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化工碩士學位,后又轉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學習。
1930年教育部發給周煥章自費生留學證書
1934年回國后,他先后擔任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化學系副教授,省立河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國立重慶大學工學院教授、化工系主任,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作為化工專家,他專于化工,長于制革,著有《制革學》《油脂工業》《無煙火藥學》《工業化學實驗法》《煤膏工業》等,他發明的鐵鹽鞣革術頗為當時學術界所重視。四十年代在重慶他曾與小股東合組成立中美化學工業公司,任經理兼總工程師,專門制造各種皮革和機器潤滑油,“以有助于抗戰中后方工業和交通”。他對孔祥熙建議政府向古巴訂購軍用皮鞋100萬雙之事表示憤慨,認為于我國制革工業有害。1945年11月,周煥章與胡厥文、黃炎培、章乃器、孫起孟等籌辦中國民主建國會,為15個籌備干事之一。他們基于國事和自存,要求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維護中國民族工業,發起成立民主建國會,團結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及知識界人士,投身民主革命的火熱斗爭。
武漢解放之初,他團結科學界人士,協助政府組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武漢分會并被推選為理事長。他先后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南文化部科學普及處處長,中南行政委員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出席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全國科協常委。1953年擔任武漢市科普協會專職主席,同年他作為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化界慰問團副團長慰問抗美援朝前線將士。1955年調任武漢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局長,籌建了武漢市電車公司。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煥章為中南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煥章為中南行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周煥章為武漢市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這一時期,他為新生的人民政權,為武漢市的科學文化建設奔走效勞,成為我國知名的社會活動家。作為武漢市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協常委,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屆民建中央委員,他三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第三次便是在1961年,留下了毛主席與他握手的珍貴歷史影像。
為了適應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滿足武漢地方工業建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1958年6月,周煥章奉武漢市政府之命籌建武漢工學院。帶著學校當年就要招生的緊急任務,負責籌備建校的院長周煥章,于千頭萬緒中確定校址,招攬人才,白手起家。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學校于1958年8月開始招生,招收首屆本科生222人,??粕?60人。1958年10月27日,武漢工學院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舉行。面對新引進的第一批基礎課、專業課教師17人,面對全校師生員工500多人,周煥章在開學典禮上闡述了他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提出了著名的“辦學三要素”:教師、圖書館、實驗室。他的辦學思想和主張對學校建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59年,周煥章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他帶領全校師生在荒涼的馬房山上艱苦奮斗,勤儉辦校。他平易近人,深入教職工和學生中了解下情;堅持每周五中餐到學生食堂用餐,同學生一起排長隊打飯,與學生邊吃邊談。他忘我的精神和務實的作風至今讓當年的師生們難以忘懷。
周煥章院長同師生們一起義務勞動
經歷了六十年代初調整時期學校瀕臨下馬的危機,1963年武漢工學院由農業機械部正式接管,成為中央部屬院校,學校由為武漢地方工業服務轉向為全國農業機械化服務。1964年5月國家計委批準武漢工學院擴建經費997萬元,同年7月在學校畢業典禮大會上,院長周煥章操著一口地道的黃陂話,熱情洋溢地向全校師生宣布了學校發展規劃:“北到街道口,南至南湖濱,把武漢工學院建設成馬房山上的最高學府?!彼€描繪了“最高學府”的主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筑,琉璃瓦的屋頂,與珞珈山武漢大學主建筑遙相呼應。師生們從他熱情堅定的目光中看到了一幅充滿希望的宏偉藍圖,無不歡欣鼓舞,熱血沸騰??上г谒猩隂]能看到。而作為學校開創者、奠基者,他的名字無疑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參考資料:
1、李漢江.桂園流響[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相關史料由原武漢工學院答朝仰、王運芝、汪大經等老同志提供
撰稿:徐曄松
策劃、審稿:黎江東
往期回顧:
百年理工?群英薈萃?②|?吳秀恒:獻身造船和教育事業的“經綸手”